![]() |
防雷工程是系統(tǒng)工程,提出防雷設計七要素的目的是提醒人們要整體地、浪涌保護器全面地考慮建筑物及建筑物內電子信息設備的防雷設訃。防雷設計七要素分別是:
(1)接閃功能。接閃功能是指實現(xiàn)接閃功能所應具備的條件,包括接閃器的形式(避雷釗、避雷帶、避雷網(wǎng))、耐流耐壓能力,連續(xù)接閃效果、造價及接閃器與建筑物的美學統(tǒng)一性等。
(2)分流影響。分流影響是指引下線對分流效果的影響,引下線的粗細和數(shù)量直接影響分流效果,引下線多,每根引下線通過的雷電流就小,其感應范圍就小。浪涌保護器引下線相互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當建筑物很高、引下線很長時,應在建筑物的中間部位增加均壓環(huán),以減小引下線的感應電壓降,這不僅可以分流,而且還可以降低反擊電壓。
(3)均衡電位。均衡電位是指使建筑物內的各個部位都形成一個相等的電位,即等電位。
若建筑物內的結構鋼筋與各種金屬設施及金屬管線都能連接成統(tǒng)一的導電體,建筑物內當然就不會產牛不同的電位.這樣就可保證建筑物內不會產生反擊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觸電壓或跨步電壓,肘防止雷電電磁脈沖干擾電子設備有很大的好處。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的建筑物最具備實現(xiàn)等電位的條件,因為其內部結構鋼筋的大部分都是白然地焊接或綁扎在一起的。為滿足防雷裝置的要求,應有目的地把接閃器與建筑物粱、板、柱和基礎的鋼筋可靠地焊接、綁扎或搭接在一起,同時再把各種金屬設備和金屬管線與之焊接或卡接在一起,這就可使整個建筑物成為良好的等電位體。
(4)屏蔽作用。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筑物內的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精密儀器及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免遭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建筑物內的這些設施,不僅在防雷裝置接閃時會受到電磁千擾,而且由于它們本身靈敏性高且耐壓水平低,有時附近打雷或接閃時,也會受到雷電波的電磁輻射影響,甚至在其他建筑物接閃時,還會受到從演處傳來的電磁波影響。因此,應盡量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即建筑物內地板、頂板、墻畫及梁、柱內的鋼筋,使其構成一個六面體的網(wǎng)籠,即籠式避雷網(wǎng),從而實現(xiàn)屏蔽。由于結構構造的不同,墻內和樓板內的鋼筋有疏有密,鋼筋密度不夠時,設汁人應按各種設備的不同需要增加網(wǎng)格的密度。良好的屏蔽不僅使等電位和分流這兩個問題迎刃而解,而且對防御雷電電磁脈沖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建筑物的艇體屏蔽還能防球雷、側擊雷和繞擊雷的襲擊。
(s)接地效果。良好的接地是浪涌保護器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每個建筑物都要考慮哪種接地方式的效果最好和最經(jīng)濟。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符合規(guī)范條件時,應利用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當達不到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條件或基礎包在防水材料內時,可在建筑物周圈設置接地裝置,但應將接地裝置預先埋在基礎槽的最外邊(不必離開建筑物3m以外)。浪涌保護器接地體靠近基礎內的鋼筋村利于均衡電位,同時還可節(jié)省為挖深溝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礎完工后再挖深溝則易影響基礎的穩(wěn)定性。
對木結構和磚混結構建筑物,必須做獨立引下線井采用獨立接地方式。當土壤電阻率大,使用接地極較多時,也可在建筑物周圍設置接地裝置。因為接地裝置的沖擊阻抗小于獨立接地裝置的沖擊阻抗,故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內的地電位分布,減小跨步電壓。采用獨立式接地方式時,以鉆孔深埋接地極(4~12m)的效果為最好,深孔接地極容易達到地下水位,且能減少接地極的用鋼量。
(6)合理布線?,F(xiàn)代化的建筑物都離不開照明,動力、電話、電視機和計算機等設備的管線,在防雷設計中,必須考慮防雷系統(tǒng)與這些管線的關系。為了保證在防雷裝置接閃時這些管線不受影響,設計室內各種管線時,必須與防雷系統(tǒng)統(tǒng)一考慮。
1)應該將這些電線穿丁金屬管內,以實現(xiàn)可靠的屏蔽。
2)應該把這些線路的主十線的垂直部分設置在高層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已用其內主鋼筋作為避雷引下線的建筑物立柱,以盡量縮小被感應的范圍。在管線較長或在橋架上敷設較長的線路上,還需要兩端接地。
3)應該注意天線和員頂高處的彩燈及航空障礙燈等電源線路的引入做法,防止雷電波侵入。
4)除考慮布線的部位和屏蔽外,還應在線路上加裝避雷器、壓敏電阻等浪涌保護器。
(7)浪涌抑制。為電子信息設備供電的線路在雷擊或接通、斷開電感負載時常常會產生很高的瞬時過電壓,這種瞬時過電壓(或過電流)稱為浪誦電壓(或浪涌電流),它是一種瞬變于擾。例如,直流6V繼電器的線圈在斷電時會出現(xiàn)300~600V的浪涌電壓;接通白熾燈時會㈩現(xiàn)8~10倍額定電流的浪涌電流;當接通大型容性負載時,常會出現(xiàn)大的浪涌電流沖擊,使得電源電壓突然降低;當切斷空載變壓器時也會出現(xiàn)高達鈾定電壓8一lo倍的瞬時過電壓。抑制浪涌噪聲干擾、防止浪涌損害是關系到電子信息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核心問題,浪涌電壓現(xiàn)象日趨嚴重地危機電子信息設備安全工作?,F(xiàn)代電子設備集成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但是它們的抵御浪涌電壓的能力卻在下降。在多數(shù)情況下,浪涌電壓會損壞電路及其部件,其損壞程度與群件的耐壓強度密切相關,并且與電路中可以轉換的能量相關。
為了避免浪涌電壓擊毀敏感的電子信息設備,必須使出現(xiàn)這種浪涌保護器的導體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與電位均衡系統(tǒng)短接(引人大地).抑制浪涌器件在其放電過程中,放電電流可以高達幾千安,與此同時,人們往往期待抑制浪涌保護器件在泄放電流時也能將輸出電壓限定在盡可能低的數(shù)值上。因此,可將空氣火花間隙、充氣式過電壓放電gs、壓敏電阻、雪崩二極管,瞬變電壓抑制二極管等元器件,以單獨或組合電路形式應用到被保護電路中,因為每個元器件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能(放電能力、響應特性、滅弧性能、限壓精度),根據(jù)不同的應用場合及設備對浪涌電壓保護的要求,可根據(jù)各類產品的特性來組合出符合應用要求的過電壓保護系統(tǒng).
信息電子設備在使用中經(jīng)常會遇到意外的浪涌,從而導致電子設備的損壞,損壞的原因是電子設備中的半導體元器件(包括二極管、晶體管、晶閘管和集成電路等)被燒毀或擊穿。據(jù)統(tǒng)計,電子設備的故障有75%是由于浪涌造成的。浪涌保護器無處不在,電網(wǎng)、雷擊、爆破,就連人在地毽上行走都會產生上萬伏的靜電感應電壓,這些都是電子設備的隱形致命殺手。因此,為了提高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和人體自身的安全性,必須對浪涌采取防護措施。電子設備對浪涌保護器件的要求有:
1)耐壓要求。當浪涌電壓超過被保護電子設備的絕緣耐壓值時,其安全性能會降低,甚至被毀。因而電子設備承受的浪涌電壓應該小于其絕緣耐壓值,正常的工作電壓應小于保護電壓。
2)過電流保護要求。電子設備的過電流能力一般設計為額定電流的1.5~2倍,以此為標準選擇電子元器件。如額定電流為0. 22A的計算機其最大過電流能力約為o.45A,當電流大于該值時,電子設備所選用的電子元器件將會燒壞而無法正常工作,因而應該保證到達電子設備的浪涌電流小于其額定電流的1.5~2倍。
3)動態(tài)響應時間的要求。電子設備在設計過程中,已經(jīng)采用了許多保護x2件,如快熔器、壓敏電阻、空氣開關、繼電保護器件等,每種保護器件都有特有的動態(tài)響應時間(如空氣斷路器、繼電保護器件其動態(tài)響應時間在200ms左右),而每種電子設備也有其保護響應時間,因而流過電子設備浪涌的瞬態(tài)時間應該大子電子設備的動態(tài)響應時間,避免保護器件來不及響應而使浪涌通過電子設備。